招聘资讯

调整心态利就业不做校园“必剩客”

2012-02-18
又到一年毕业时,当校园里的凤凰花在枝头盛放,各大高校的毕业生们也迎来了毕业离校的最后时刻。即将离开“象牙塔”,走向人生的下一个路口,不少毕业生在求职中遭遇了“现实照进梦想”的尴尬。据我市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泉州市市属高校及泉州市市外泉州生源应届毕业生的总人数约2.9万人。当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直面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时,如何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就业、不做校园的“必剩客”,就成了他们当前的一门必修课。 本报记者谢曦 毕业生向往稳定工作 用人单位招聘要求高 毕业生的发展方向大致分为两类:选择就业或选择继续读研。记者了解到,部分毕业生认为,选择考研不失为一招“缓兵之计”,可以为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做准备。但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直接就业,融入社会,接受现实的考验。 对于不少大中专应届毕业生而言,像公务员、教师这样相对稳定的职业仍然是他们择业的首选。仰恩大学中文系应届毕业生小陈表示,她的不少同学都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考公务员、应聘学校教师是她们择业的主攻方向,但这样的“理想职业”看起来似乎有点遥远。至于薪酬方面,小陈坦言自己的期望值是月薪1500元—2000元之间,“不过,也有一部分同学找工作是以积累工作经验为目的,想接受社会现实的锻炼,对报酬不是特别在意”。 在求职过程中,许多毕业生真切地感受到,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大学文凭的含金量下滑。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于学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同时又提出新的要求:工作经验。于是,众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对这个新要求傻了眼。“现在不少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都比较高,有的招聘公告里直接注明要重点高校或本一批次高等院校毕业生,还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甚至有些明确标注不招应届毕业生,我们觉得这样的招聘条件有些过于严苛了。”小陈无奈地说。 调整心态放低身段 多项举措促进就业 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也成为各相关部门共同关注的课题。 市人事主管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从近期在我市部分高校开展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宣讲中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不少大中专毕业生存在着择业期望值偏高、不太愿意到基层一线工作的心态。“在现在的就业形势下,期望值过高更不利于就业。有的毕业生觉得到基层一线工作会‘丢面子’,这种心态需要调整。”该人士建议,大中专毕业生应“先就业后择业”,放下身段,到基层一线去接受锻炼,提高自身能力,增加更多择业的“资本”。 为了让更多的毕业生能顺利实现人生的“转轨”,我市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帮助毕业生就业。从2007年起,我市启动了市级“三支一扶”计划,迄今已招募近百名高校毕业生到县(市、区)的乡(镇)从事服务期限为2年的支教、支农(含林业、海洋与渔业)、支医和扶贫工作,今年的市级“三支一扶”报名及考核工作已基本完成。而始于2008年的市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更为大中专毕业生提升工作技能和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迄今已向我市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近2500个就业见习岗位。近年来开始实施的服务社区计划和“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拓展到了基层一线。今年还将实施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担任紧缺学科的教师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县乡两级农技推广(畜牧兽医、种植业、农业机械)机构就业等,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而包括今年春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专场招聘会在内的各类人才招聘会,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多层次的就业平台。 政策有扶持决策要谨慎 记者从市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我市正探索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担保基金”,开展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为想要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资金上的扶持。 市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相关规定,高校毕业生可通过参加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培训,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性项目,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为每人最高不超过5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就业的,还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适当扩大贷款规模。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以享受到贷款两年内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全额贴息,由申请贷款的高校毕业生本人先行支付,再拿贴息凭证到当地就业服务机构申领贴息资金。目前,此项工作在我市的永春、德化已得到较好的开展。 “虽然我们也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但是创业毕竟存在着风险,对于社会经验比较欠缺的毕业生来说,首先要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合理的评估,其次要谨慎地选择创业项目。”业内人士说。
城市通